艾灸灸出水,到底是怎么回事

灸后有两种水,有些人在灸后排出是粘乎乎,这样的人湿气比较重,而有人出来,似乎是水汽,还摸着很凉快的类型,通常说明寒气大。如果是一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水被吸收了,也可能是因为艾灸时间过长或者艾灸方法不当导致的,但大多数都会出现水泡或出血点等现象。那么艾灸的时候水到底是多少才是正常的?艾灸出水是什么情况?

1、多数情况是排寒湿

如艾灸起泡,多数病例的确是排病排寒湿的反应,由于湿寒之气是邪气,艾灸属于正阳之气,邪不胜正,就是体内之邪自行寻找出口,经大小便,皮肤,汗液、呼吸道等排,表现为皮肤出现水泡,红疹。要是湿气大的话,光是按摩三阴交,就有冒泡的危险。

2、并非湿气重的人艾灸都会起水泡

和有些人一样,尽管身体里湿气比较重,但每条经络都较为畅通,寒湿之气是从某些不容易起泡的地方逼出来的,比如脚,肩部(这就是有些人为什么艾灸会感觉脚底在风吹的一样)。

3、不排除是烫伤

艾灸的燃点离皮太高或艾热温度太高,未及时进行调整,最常出现艾灸起泡现象,还常常出现在一些刚刚接触艾灸的人,或者是对温度不灵敏的灸友。

如果当时感觉很疼的话,又看了一眼立马冒泡的朋友们,皮肤烫熟后喂食。如果你觉得痒,就把艾灰用手轻轻搓一下,感觉有一点温热,然后用手按揉一会儿。如果悬灸的话,艾条取的时间太长放得太低,艾灰就会掉出来,一瞬间就会冒。

用你能够接受的热度为宜,并非愈热愈好!

4、出水泡的地方有玄机

灸若排邪,出水泡还有一定规律。当艾灸时,患者感到疼痛或不舒适时,往往就会出现水泡。水泡多分布于身体虚弱处及下半身部分穴位,如刀口处破腹产,关元穴,足三里等。这些地方都是人体内阳气最旺的部位,因此艾灸时就应该注意到这个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疗疾病。现代人的脾胃虚弱,因此灸足三里很容易起泡。因为艾灸可以温经散寒,通经络,使体内气血通畅,从而达到治病目的。若患有妇科病,灸三阴交还容易起泡。

有些人艾灸后施灸,局部不会冒泡,以及对应的经络起泡,这种现象较好,病总要找个出路,然后自己去找渠道,自然很不错,从而使病情由此得以排除,治愈的机率也很快。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劲元堂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储存服务

参考文献:

文章推荐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