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就是容易累?气虚分三种,看看是哪种?

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不少人都存在脑力或体力过度劳累、久坐不动、饮食不节等问题,这就是气虚常见的信号,会表现出有气无力、懒得动弹、胃口不好。中医认为人体内的气血津液有相互影响作用,有些人群往往不是单纯的气虚,常会兼杂不同的身体状态,需要区分类型,选择更有针对性的调理方法。

气虚+痰湿:困倦与沉重的双重枷锁

【典型症状】

身体沉重,易感疲倦

形体丰满,体重增加

头晕脑胀,思维不清

常伴咳嗽,痰多质稠

口腔黏腻,食欲不佳

大便不畅,质地粘腻

舌苔厚腻,边缘有齿痕

中医观点认为,脾虚之人运化水湿的功能减弱,久而之,体内湿气凝聚,形成痰湿。此时,仅补气不足以解决问题,还需配伍健脾利湿的草药,如党参、黄芪、茯苓、薏苡仁等。一道简单的家常汤品——五指毛桃茯苓猪骨汤,便能在此刻大显身手。五指毛桃的健脾化湿与茯苓的淡渗利湿相得益彰,加之猪骨的滋补之力,共奏健脾益气、祛湿化痰的佳音。

气虚+阴虚:燥热下的疲惫身影

【典型症状】

食欲减退,消化不良

心绪烦躁,难以平静

口干舌燥,咽喉干痒

手足心热,夜间出汗

小便色深,大便干硬

气虚日久,津液生化乏源,进而发展为阴虚。这类人群常感五心烦热,口干舌燥。此时,滋阴润燥成为关键。银耳、山药、桂圆、枸杞等食材富含滋阴成分,搭配太子参、党参等补气药材,既能滋阴又能益气,如西洋参山药水鸭汤,便是夏日清凉滋补的佳品。西洋参的清热生津与山药的健脾养胃相结合,辅以水鸭的滋阴之效,共同构筑起一道滋阴润燥、健脾益气的美味防线。

气虚+阳虚:寒风中的虚弱呼唤

【典型症状】

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语言低微,声细气弱

怕冷畏风,肢体不温

不喜饮水,口唇淡白

大便稀薄,次数增多

气虚日久,温煦功能减弱,继而转化为阳虚。这种情况下,仅仅补充气力是不够的,还需温阳扶正,增强体内阳气。黄芪、红参、干姜、胡椒等温补之物,加上肉类如鸡肉、猪肉,能够有效提升阳气。例如,黄芪白胡椒猪肚鸡汤,黄芪补气固表,白胡椒温中散寒,猪肚则以其特有的滋补作用,共同助力恢复中焦阳气,改善气虚与阳虚并见的局面。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劲元堂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储存服务

参考文献:

文章推荐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