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病因很多,张景岳概括为“有邪”、“无邪”二类,认为“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李中梓认为:“不寐之故有五,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类证治裁》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说明阴阳失调乃不寐之根本。

不寐(失眠)的病因病机
不寐(失眠)与心、肝、脾、肾、胆功能失调相关:心主神明,心神失养或被扰则不寐;肝主疏泄,肝郁化火或肝血不足致魂不守舍;脾主运化,气血不足或痰湿内生均可致病;肾主藏精,肾阴不足则心肾不交;胆主决断,胆气虚弱或胆郁化火均会引起不寐。
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胆相关。病理性质分虚实:虚者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实者邪气内扰,心神不安。
不寐的证型鉴别诊断
心肾不交证
本证由肾阴不足,心火偏亢所致。临床表现为难以入睡,甚则彻夜不眠,伴头晕耳鸣、心悸健忘、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梦交。舌红少苔,脉细数。鉴别要点:肾阴亏虚(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与心火偏亢(心烦不寐、心悸健忘)并见,水火失济。
心阴亏损证
本证因心阴不足,虚热内扰所致。主要表现为不易入睡,心悸而烦,多梦健忘,兼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鉴别要点:以心阴不足症状为主,无明显肾虚表现,与心肾不交证鉴别。
心脾两虚证
本证多由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所致。临床以多梦易醒,心悸健忘为特征,伴面色无华、神疲肢倦、食少便溏。舌淡苔薄,脉细弱。鉴别要点:心血不足(心悸健忘)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神疲肢倦)并见,属气血两虚证。
心胆气虚证
本证因心胆气虚,决断无权所致。主要表现为恐惧不能独自睡眠,寐而易惊,伴心悸不宁、多疑善惑、气短倦怠、头晕目眩。舌质胖淡,脉细弱而缓。鉴别要点:睡眠易惊醒,伴胆怯易惊、气短倦怠等气虚表现。
心火亢盛证
本证因情志抑郁化火或火热内侵,心火炽盛所致。临床表现为失眠多梦,胸中烦热,心悸怔忡,兼面赤口苦、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疼痛。舌尖红,脉数。鉴别要点:心经实热突出,与虚热证的潮热盗汗、手足心热有明显区别。
余热扰膈证
本证多由外感热病后,余热未清,留扰胸膈所致。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难于入寐,虚烦不宁,伴胸膈窒闷、嘈杂似饥。舌质红,苔薄黄,脉数。鉴别要点:病位在胸膈,以虚烦不宁、胸膈窒闷为特征兼症。
肝郁化火证
本证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化火所致。临床表现为睡卧不宁,多梦易醒,烦躁易怒,伴胸胁胀满、喜太息、口苦目赤、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鉴别要点:肝气郁结(胸胁胀满、喜太息)与肝火上炎(口苦目赤、烦躁易怒)并见,属实证。
痰热内扰证
本证多由饮食不节,痰湿内生郁而化热所致。主要表现为睡卧不宁,多梦易醒,心烦惊悸,伴胸闷多痰、恶心欲呕、口苦而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鉴别要点:痰湿内阻(痰多胸闷、恶心欲呕)与热象(口苦、苔黄腻)并见,属痰热交阻证。
食滞胃脘证
本证因饮食不节,食积胃脘,胃气不和所致。临床以不寐,脘腹胀痛,嗳气酸腐为特征,伴大便不爽。苔腻,脉滑。鉴别要点:有饮食不节史,以脘腹胀痛、嗳气酸腐等食积胃脘表现为突出兼症。
不寐(失眠)鉴别诊断要点
不寐(失眠)鉴别首先当辨虚实。虚证不寐多渐起,病程较长,伴正气不足表现(面色无华、神疲肢倦等),病位在心、脾、肾、胆,证型包括心肾不交、心阴亏损、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实证不寐多暴起,病程较短,伴邪气内扰症状(烦躁易怒、胸闷多痰等),病位在心、肝、胃,证型包括心火亢盛、余热扰膈、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食滞胃脘。
鉴别各证型需重点关注睡眠特点、兼症及舌脉象:如心肾不交证以彻夜不眠、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为特点;心脾两虚证见多梦易醒、食少便溏;肝郁化火证则表现为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目赤。虚证多舌红少苔、脉细数或舌淡苔薄、脉细弱;实证多舌红苔黄、脉数或苔腻、脉滑。
总之,不寐鉴别诊断应综合病史、症状、舌脉,分清虚实寒热,辨明病位病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辨证依据。
科普学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