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食物过敏如何确定?又该怎样预防?

<p>尽管人的食物有很多种,但人选择食物是一个自然过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而且绝大部分食物并不引起过敏。食物过敏虽属于小概率事件,但是存在于具体个体当中,超过90%的食物过敏反应都是少数食物引发的,导致过敏的主要有鸡蛋,牛奶,花生,黄豆,坚果,小米,和鱼等。此外,某些海产品也会引发过敏症,如海参和牡蛎等。这些食物均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脂肪,容易造成过敏反应。另外,有些海产品还可能与人体健康相关。因此对过敏或者哮喘儿童来说,吃鸡蛋,牛奶,花生,黄豆,以及一些海产品等这些食物时应该引起重视。</p> <p>&nbsp;<a title="儿童食物过敏如何确定?" href="/getfile/image/byoid/62e252e7bccfec154e332525.jpg"><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getfile/image/byoid/62e252e7bccfec154e332525.jpg" alt="" width="392" height="294" /></a></p> <p>尤其要强调,除非你真的吃过某食物之后,会有过敏现象,比如湿疹、荨麻疹、胃肠过敏、哮喘发作及其他过敏反应等等,否则你并不需要绝食某食物。因为这类过敏原有可能通过胃肠道而进入体内,引起严重的副作用甚至死亡;另外,还可能导致一些人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因此,禁止进食某种食品必须慎重。若长期绝食某一种或某几种食物,可使生长发育期孩子营养供应不足,这对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有助于病情恢复都是不利的。</p> <p>&nbsp;</p> <p>婴幼儿发生食物过敏有如下特征:</p> <p>&nbsp;</p> <p>1)婴幼儿和儿童的发病率较成人为高。</p> <p>&nbsp;</p> <p>婴儿在出生时肠道内就开始接收大量食物抗原,而胃肠道内免疫和非免疫机能尚未发育完善。生后一月胃酸分泌减少,2岁时肠道蛋白水解酶活性亦达不到成人水平以及肠道绒毛膜屏障保护作用较差均使食物抗原容易透过肠道粘膜而进入人体。通常多数小儿肠道对食物抗原有免疫耐受而无过敏现象。如果患儿发生了严重腹泻或呕吐时,可引起全身炎症和全身性疾病;同时还可能造成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因此,饮食疗法是治疗婴幼儿腹泻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而少数具有遗传易感性婴儿对食物抗原则容易引起多种异常免疫反应。</p> <p>&nbsp;</p> <p>2)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降低。</p> <p>&nbsp;</p> <p>婴幼儿食物过敏具有&ldquo;自然病程&rdquo;,多数儿童在2~3岁前对既往致敏食物产生耐受并消失症状。然而,有些儿童可能会因牛奶和花生等食品引起严重过敏反应而死亡。牛奶是目前世界上最普遍使用的蛋白质来源之一。牛奶中含有多种免疫球蛋白,其中主要包括抗血清和抗体。一项研究表明,婴儿牛奶过敏56%发生于1岁前,70%发生于2岁前,而87%的儿童3岁后对牛奶已不过敏,即多数牛奶过敏者至3岁后病情才有所改善。但是对于花生,坚果,鱼,贝等过敏者过敏时间可更长一些。</p> <p>&nbsp;</p> <p>3)真实发病情况低于自我估计率,许多时候父母可能将食后不适泛泛视为食物过敏而对检查结果有某种过度解读。</p> <p>&nbsp;</p> <p>美国一项研究在300位妈妈中发现,17%的人认为儿童存在食物不良反应,但许多研究显示主诉食物过敏的人中,只有约三分之一被食物激发试验确认。</p> <p>&nbsp;</p> <p>婴幼儿食物过敏可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其临床表现因过敏原聚集的脏器而异,其中以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皮肤症状(如湿疹,荨麻疹),呼吸道症状(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最为多见。迄今为止,尚无药物根治食物过敏之法,惟一途径是避免过敏源暴露。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食物过敏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过敏反应为主要表现的&ldquo;非特异性&rdquo;食物过敏;另一类是由于某种特殊原因导致食物过敏的一种综合征&mdash;&mdash;食物变态反应性关节炎。尽管人们常以为花生、坚果、鱼类、贝壳类等食物过敏症伴随终生,但多数都是随着长大后就消失了,并不是终身不变。食物过敏症儿童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存在一定联系,对于危险因素明确的儿童要给予喂养指导,其中出生后半年内彻底母乳喂养,必要时可加用低过敏原配方奶粉补充母乳,妈妈哺乳期要尽量避免吃花生及坚果,同时考虑暂不要吃鸡蛋,牛奶,鱼,虾等潜在致敏食品。</p> <p class="MsoNormal">&nbsp;</p>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劲元堂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储存服务

参考文献:

[0]李健.对症药膳图解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0.ISBN978-7-5430-5391-5 [1]曹金洪 陈玉潇.中医养生[M]新疆: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ISBN978-5372-5561-5 [2]孙晶丹 曲小月 胡蓉 徐丽丽 江飞.孕产期同步营养速查手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ISBN 978-7-5537-5637-0

文章推荐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