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是比较常见的,也是致病原因较多的,小儿厌食主要是由于暑湿之毒阻滞谷道,或机体虚弱,谷道功能不足,谷道的化生和调节枢纽(肝、胆、胰)功能失职,谷道不畅,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运行所致。
小儿厌食的改善原则及方法
八字治则:调气、解毒、补虚、祛瘀。调气:主要通过针刺、药线点灸、刺血放血、拔罐等方法调节、激发和通畅人体之气。
解毒:主要通过药物外用,如熏洗、敷贴,或药物内服等,使毒邪在体内化解,或从三道二路清除。
补虚:擅用外治法,如壮医针刺补法和壮医药线点灸补法以扶助正气;对于气血虚损严重者,主张针灸联合食补和药补。
祛瘀:擅长采用针刺和拔罐相结合的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是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
祛瘀三要义:①是祛除
和畅通人体气血之瘀滞,使气血运行通畅,机体得到气血的正常充养;②是疏通三道二路,恢复三道二路的畅通和正常功能,使气血运行畅达;③是祛瘀生新,祛除瘀滞之气血,使气血畅通均衡,机体脏腑组织充养有源。先要调气,气调则谷道畅通,瘀滞之毒易干祛除,气调则化生及调节枢纽脏腑功能易干恢复,若毒邪明显者,应加以解毒;淤滞明显者,酌以祛瘀。气血偏衰明显者,需注意补虚。时时护顾气血,气血充盛,则谷道功能易于恢复。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在壮医理论指导下,用药线灼灸穴位使药效迅走全身,打通三道两路,使三气同步运行,谷道通畅以疾消健体。本文应用壮医针灸疗法中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改善小儿厌食症,是用多种珍贵壮医药材制成约液渗泡过的药线,然后点灸小儿的谷线穴、四缝穴、足三里穴和百会穴,达到了健运脾胃、清热积、扶正培元、强壮补益、调理气血、提神醒脑、通调谷道的改善作用。而口服中药如白术等可行气理气、健脾燥湿,茯苓等可加强健脾渗湿的功效,柏子仁、酸枣仁起到宁心安神的作用,甘草健脾和中、诸药调和,起到益气养血、补脾和胃的功效。
[1]刘茜.黄瑾明改善小儿厌食症经验[OL/DB].中国中药网,2022-12-12/202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