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中暑的正确做法是什么?这三个误区一定要避开

<p>儿童在夏季极易发生中暑,在儿童有了相应的病症之后,就必须要有适当的方法来避免一些错误的认识,如喝水过多、吃饭过多等,儿童中暑有哪些适当方法呢?怎样让孩子远离中暑呢?夏季高温环境对身体有哪些影响呢?如何预防中暑呢?怎样才能避免中暑发生呢?这些都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探讨研究。接下来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p> <p>&nbsp;<a title="孩子中暑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href="/getfile/image/byoid/62fb3cc9f6b0bd225c25f382.jpg"><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getfile/image/byoid/62fb3cc9f6b0bd225c25f382.jpg" alt="" width="355" height="266" /></a></p> <p>孩子中暑了怎么办?</p> <p>&nbsp;</p> <p>这时应马上停止室外活动并快速地将儿童转移至凉爽环境中,如阴凉的地方、有空调的汽车内部或者有空调的大楼内部。</p> <p>&nbsp;</p> <p>第一步是转移阵地</p> <p>&nbsp;</p> <p>当发现患儿中暑时,应立即将患儿转至通风,阴凉,干燥处。</p> <p>&nbsp;</p> <p>以空调房为例,但是气温不能太低,这样孩子才能慢慢地适应低温的环境。</p> <p>&nbsp;</p> <p>步骤二、适当冷却</p> <p>&nbsp;</p> <p>脱下儿童衣服,或将领口解下,在确保儿童呼吸顺畅的情况下进行散热。</p> <p>&nbsp;</p> <p>必要时用温水为患儿擦身或温水浴助凉。</p> <p>&nbsp;</p> <p>步骤三、补充液体</p> <p>&nbsp;</p> <p>当患儿回复清醒时,应及时补液。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采取以下方法:饮水法。孩子因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引起惊厥时,可用开水冲服大量的碳酸氢钠溶液,使其迅速从口腔排出。首选口服补液盐如无口服补液盐还可选择让患儿饮用米汤或稀释苹果汁等。</p> <p>&nbsp;</p> <p>最好别让孩子吃自制糖盐水或市售运动饮料之类。</p> <p>&nbsp;</p> <p>特别提醒:</p> <p>&nbsp;</p> <p>勿让儿童饮用藿香正气水在减轻中暑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宜让儿童饮用。</p> <p>&nbsp;</p> <p>若接受前一次手术而持续时间不超过20-30分钟,且患儿仍无好转迹象时,宜及时求医,以避免演变成严重中暑。</p> <p>&nbsp;</p> <p>孩子中暑要避开3大误区</p> <p>&nbsp;</p> <p>其实类似轻度中暑这样的小毛病大可不必去医院就诊,家长在家里紧急处置孩子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出现严重中暑时,家长还是要及时到医院救治。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避免宝宝中暑呢?一起来看看吧!</p> <p>&nbsp;</p> <p>误区一&mdash;喝水太多</p> <p>&nbsp;</p> <p>虽然儿童中暑时的确需要大量的水分、盐分的补充,但是有的家长急着恢复儿童的正常生活,给儿童喝太多的热水,却会让儿童出汗,造成身体水分、盐分的大量丢失,甚至诱发热痉挛。</p> <p>&nbsp;</p> <p>正确方法:允许儿童少喝水,一次饮水量以300mL为宜。</p> <p>&nbsp;</p> <p>误区二-吃得太多</p> <p>&nbsp;</p> <p>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儿童中暑的症状是体能消耗太大了,所以让中暑儿童进食油腻食品,殊不知过多食品会加重消化系统负担,让大量血液停留在胃肠内,同时运送到大脑中的血液就相对少了,营养物质无法完全吸收。</p> <p>&nbsp;</p> <p>正确的做法:尽量让孩子吃清淡、爽口的食物,以适应夏季的消化能力。</p> <p>&nbsp;</p> <p>误区三&mdash;冷食降温比较高</p> <p>&nbsp;</p> <p>孩子中暑后常常会觉得渴,变得爱吃冷饮和瓜果类食物,很多父母看到孩子胃口大开,于是就让孩子大快朵颐。有很多父母都以为这就是让孩子多吸点气,增加热量补充精力。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它对儿童健康有害。因为夏季炎热干燥,孩子容易因脱水而发生低钾血症、低镁血症、酸中毒或电解质紊乱。还会引起呕吐,甚至昏迷死亡。事实上,这是很有害的。由于夏季温度偏高,儿童流汗量较大。如儿童不能按时饮水。殊不知这样的食物容易损伤孩子娇嫩的肠胃,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p> <p>&nbsp;</p> <p>多做对方法:尽可能使孩子减少冷饮、适当食用瓜果。</p> <p>&nbsp;</p> <p>这是所有相关内容的描述,想要知道更多的内容可以持续关注。</p>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劲元堂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储存服务

参考文献:

[0]成泽东 孙平.超简单艾灸消百病全书[M]江苏:江苏凤凰科学科技出版社,2016.ISBN 978-7-5537-3330-2 [1]刘红 郑书敏.每天学点艾灸祛病秘诀[M]江苏:江苏凤凰科技技术出版社,2015.ISBN978-7-5537-3566-5 [2]刘红 盖国忠.名医教你疏通经络不吃药[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ISBN978-7-5537-0658-0

文章推荐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