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怎么治疗?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坐骨神经痛顾名思义就是坐骨神经通路以及其周边区域的疼痛,常见于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缘等部位,并且多见于20到60岁之间,坐骨神经痛作为难缠病症之一,下面说几种可以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法:</p>
<p><a title="坐骨神经痛怎么治疗?" href="/getfile/image/byoid/62b11f53cfbf8f0b837c727a.jpg"><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getfile/image/byoid/62b11f53cfbf8f0b837c727a.jpg" alt="" width="444" height="333" /></a></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冰敷治疗</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疼痛发作的时候,在疼痛处用冰袋外敷30~60分钟,一天多次,重复二到三日,同时以相同的方式,在每天睡前用热毛巾或者用布包的热盐外敷疼痛处,温度不可太高,以自我感觉舒适为准。</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二.物理治疗</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对于早期的坐骨神经痛患者,需要卧床休息,而且不能睡软床而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来说,则需要适当锻炼腰腹力量,增强腰椎前、后、侧韧带的力量,减少腰椎受力切忌超越人正常韧带以及肌肉的承受能力。</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三.运动疗法</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患者在床沿或者椅子上,使双腿垂于地面之上,而脚后跟着地,脚尖向上翘,两只手平放于腿上。准备好后逐渐向前弯腰,两只手向足部推进。刚开始锻炼时,双手应该只能小腿位置,坚持锻炼一段时间后,可以达到足背乃至于足尖。</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if !supportLists]-->四. <!--[endif]-->药物治疗</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镇痛类药物:</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是可以缓解症状的一类药品,比如说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品,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必要时候可以加用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营养类神经药物:</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可以缓解麻木等神经症状,比如维生素b12、甲钴胺等一类。</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糖皮质激素类药物:</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可以加速缓解疼痛。但是由于其对全身应用不良反应大,除非疼痛过于严重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否则不建议使用。</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脱水类药物</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神经根水肿,比如甘露醇等,但是需要专科医师开局并与医院内使用。</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if !supportLists]-->五. <!--[endif]-->中医保守治疗<br />济愈堂的(顺古安玉坐骨、贴)通过安全无副作用、高渗透性深入病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代谢及机体免疫功能、激活细胞增殖,促进骨骼组织的再生修复,消除组织粘连,预防瘢痕形成,达到知疗的校果。</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if !supportLists]-->六. <!--[endif]-->日常注意</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饮食上应该注意:注重科学饮食,调节饮食结构的合理性,不要暴饮暴食,不要抽烟酗酒,宜多进食富含维生素以及纤维素的食物,比如土豆,红薯,南瓜,海带等。可以有效预防坐骨神经疼痛不适感的增加。</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生活上也要劳逸结合,避免肌肉与精神过度疲劳,多睡硬板床,女性勿穿高跟鞋,同时患者应该适当运动,但是避免过于激烈。 </p>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劲元堂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储存服务
参考文献:
[0]李健.对症药膳图解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0.ISBN978-7-5430-5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