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救穴位—关键时刻的人体药箱

当意外发生,救护车到来前的黄金几分钟往往决定生死。中医经络学说中的五大急救穴位,历经千年临床验证,至今仍是家庭应急的"救命按钮"。这些分布在头面、手足的特殊点位,通过简单按压或刺激,就能在危急时刻发挥醒神、强心、止痛等关键作用。

中医常用的五大急救穴位

6537.png


1.水沟穴位
位于鼻唇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的水沟穴,也就是俗称的"人中",是抢救昏迷患者的首选穴位。操作时用拇指指腹(而非指甲)垂直掐按30秒,力度以皮肤出现凹陷为宜。这个穴位能快速激活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肘后备急方》记载"卒死中恶,掐人中立醒",现代临床也证实其对中暑、中风等导致的意识障碍有显著促醒效果。

6538.png


2.内关穴
腕横纹上2寸,两根明显肌腱之间的内关穴,堪称"心脏守护神"。急性心绞痛发作时,用拇指垂直按压并做小幅度旋转,持续3分钟可快速缓解症状。这个穴位能调节迷走神经张力,改善心肌供血,对心律失常、恶心呕吐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研究显示,正确按压内关穴能使心绞痛缓解时间缩短40%,为专业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6539.jpg


3.合谷穴
手背第1-2掌骨间靠近第2掌骨中点的合谷穴,是缓解剧烈疼痛的"天然止痛药"。按压时向第二掌骨方向深压,持续1-2分钟能有效减轻头痛、牙痛及内脏绞痛。其升压作用对休克早期患者尤为重要,但需注意孕妇禁用,以免刺激子宫收缩。明代《针灸大成》特别强调此穴"面口合谷收"的止痛奇效。

6540.jpg


4.十宣穴
十指尖端距指甲0.1寸的十宣穴,是应对高热惊厥的特效穴位。急救时需先消毒,再用三棱针或消毒针头点刺放血3滴,能迅速降低颅内压、缓解抽搐。这种疗法在《黄帝内经》中称为"刺络放血",现代医学证实可通过神经反射调节体温中枢。但出血体质者禁用,且放血后需彻底消毒防止感染。

6541.jpg


5.涌泉穴
底前1/3凹陷处的涌泉穴,是引火归元的关键穴位。对虚脱昏厥患者,艾灸此穴20分钟可提升阳气、回阳救逆。操作时艾条需距离皮肤3-5cm,避免灼伤。但酒精中毒导致的昏迷禁用此法,以免加重病情。现代研究发现,刺激涌泉穴能激活脑干网状结构,改善脑循环。

中暑昏迷应先掐人中促醒,再刺十宣放血泄热,最后刮痧曲池、委中穴排毒;中风先兆需配合百会穴艾灸提升阳气,同时保持患者侧卧位防止呕吐窒息;肾绞痛则需重按三阴交(内踝上3寸)配合肾俞穴(第二腰椎旁开1.5寸)。这些组合疗法源自《针灸大成》"辨证取穴"理论,比单一穴位效果提升3-5倍。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胸背部穴位禁止深刺以防气胸,所有操作必须同时拨打120。这些穴位疗法是专业急救的补充而非替代,正确使用能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但切忌盲目依赖。掌握这些中医智慧,让我们在意外发生时不再手足无措,成为家人的"第一守护者"。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劲元堂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储存服务

参考文献: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文章推荐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