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湿气重、疲倦无力?脾部调理脐灸保健散来帮忙!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感觉身体沉重、容易累、没力气,甚至体重增加、肚子胀、大便不成形——这往往和脾虚、气虚有关。脾在中医理论中被誉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运输精微。若脾气虚弱,则运化功能失调,水湿内停,从而引发湿气重一系列不适症状。这类问题往往缠绵反复,单纯靠饮食或短期药物调理难以彻底改善。针对这一亚健康状态,传统中医外治法提供了一种温和而有效的调理途径——脾部调理脐灸保健散。

脾部调理脐灸保健散巧妙融合了灸法的温通之力与中药散剂的药效,通过神阙穴(即肚脐)进行敷贴。神阙穴位于腹部中央,内联五脏六腑,是人体气血交汇的重要通道,药物易于由此吸收,直达病灶,发挥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功效。

其配方紧紧围绕“补脾虚、益脾气、祛湿浊”的核心原则,精选多味道地药材科学配伍而成。其中,人参、黄芪为主药,有着大补元气、温补脾肺的功效,人参能振奋元气,增强机体活力,改善神疲乏力;黄芪长于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对于气虚所致的水肿、虚胖有良好改善作用。

4538.jpg

白术、云苓(即茯苓)则是健脾祛湿的经典药对。白术健脾燥湿,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从源头上杜绝湿气生成;茯苓则利水渗湿、宁心安神,引导水湿从小便而出。二者一健一渗,标本兼治,有效缓解肢体困重、大便溏泄等症状。

半夏与厚朴配伍,擅长理气化痰、降逆消胀。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厚朴行气消积、燥湿除满,对于湿阻中焦引起的脘腹胀满、呕恶、纳呆有显著改善作用。

佐以三七活血化瘀,改善脾胃气滞可能带来的微循环障碍;枳实(或写作桎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能推动气机运行,有助于消除积滞。焦三仙(即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协同发挥消食导滞、健脾和胃之效,特别适合伴有消化不良、食积不化的人群。

最后以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使全方协同增效,药性更为平和持久。诸药合用,共同达到补益脾气、恢复运化、燥湿利水、消积除满的综合目的。

使用脾部脐灸保健散进行调理,体现了中医“内病外治”的智慧。通过神阙穴给药,既能避免口服药物对本就虚弱的脾胃造成负担,又能借助穴位的特殊通道,使药力温煦渗透,缓慢且持续地发挥功效。使用时只需取适量药散敷于脐部,定期更换即可,简便安全,适合日常保健。

当然,任何外治方法都需在辨证的基础上使用。如果能欧够配合健康饮食、适度运动与情志调摄,避免生冷油腻之物,保持规律作息,肯定会更有助于恢复脾胃的运转功能,远离湿重与乏力的困扰。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劲元堂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储存服务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湿气重有哪些症状[DB/OL].百度百科,2025.08.21.

文章推荐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