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孔子高徒,儒商鼻祖

在孔子三千弟子中,有一位兼通外交、经商与儒学的传奇人物——端木赐,字子贡。这位被后世奉为“儒商鼻祖”的先贤,正是春秋时期卫国黎(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他十七岁拜入孔子门下,深得儒学真谛,更以千金之资支撑孔子周游列国,成为传播儒学的重要推动者。

浚县东南四公里处的伾山街道东张庄村北,静卧着子贡的长眠之地。此处地理位置特殊——黄河故道在此分岔,墓冢恰位于古龙堤“龙头”之上,有着良好的地理位置。然而这座墓曾历经波折:元末时因一村民不堪众多慕名前来祭祀者的纷扰,趁乱平墓移碑,将子贡石像迁至大伾山伪墓。直至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县令宁时馍考据县志,方令石像归位,并立“改正先贤子贡墓祠记”碑以正本源。

4499.png

图片由AI生成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子贡的才华在孔门亦是独树一帜。他是尊师重道的典范,孔子在晚年病危时独唤“赐,汝来何其晚也”,临终只有他守灵六年,远超弟子常规的三年丧期;他亦是纵横捭阖的外交家,历史学家司马迁高度评价子贡的外交成就,说他仅凭一次出使,就巧妙地影响了鲁、齐、吴、晋、越五个国家的命运,达到了“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效果。也是取之有道的商祖,子贡非常善于经商,眼光独到(“臆则屡中”),而且恪守诚信之道,留下了“端木遗风”的美誉,民间甚至把他奉为财神。他经商成功后,出行时车马成队,连国君都要对他以礼相待,是真正把儒家道德与商业成功结合起来的典范。

如今在浚县,人们依然通过各种方式纪念这位先贤,传承着他的精神。在浚县古城的西大街上,有一座清代建筑,是子贡后代的宅院,这座有着五进院落的宅邸,大门上还悬挂着康熙皇帝御笔题写的“贤哲遗庥”匾额,显示着家族的荣耀;而于2021年,子贡文化研究会在子贡广场揭牌成立,汇聚海内外学者与后裔,推动儒商精神在当代产业发展中焕发新生。

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七(子贡的诞辰日),来自世界各地的端木、贡姓后裔以及推崇儒商精神的人士,都会聚集到浚县。他们走过黄河故道的古龙堤,在子贡墓前虔诚地祭拜。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劲元堂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储存服务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子贡[DB/OL].百度百科,2025.08.19. 2. 鹤壁新闻网.浚县子贡文化研究会成立[DB/OL].鹤壁新闻网,2021.07.16.

文章推荐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