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美国海军的“宙斯盾”先锋

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是美国海军第一种装备“宙斯盾”系统的作战舰艇,也是目前全球仅存的两型传统动力导弹巡洋舰之一(另一型为俄罗斯1164型巡洋舰)。该级舰诞生于冷战高峰期的20世纪70年代末,旨在应对苏联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威胁,首舰“提康德罗加”号于1980年开工建造,1983年服役,至1994年共建成27艘。

一、研制背景

20世纪60年代,美国启动“先进水面导弹系统”(ASAM)计划,旨在为航母编队开发兼具全方位防空、反潜及指挥能力的新型护卫舰只。1969年,该系统正式命名为“空中预警与地面整合系统”,其缩写“AEGIS”源自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之盾,故称“宙斯盾”系统。美国海军最初计划将宙斯盾系统安装于改良自维吉尼亚级的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上,但因成本过高放弃,最终选定传统动力平台,以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舰体为基础改进设计,催生了提康德罗加级。 4488.png

图片由AI生成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技术设计特点

“宙斯盾”作战系统:核心为SPY-1相控阵雷达,功率消耗远大于传统雷达,如果不停地持续开机使用,将会使提康德罗加级的续航行程减少2000海里,为弥补缺陷,舰上加装机械扫描的AN/SPS-49雷达辅助远程预警,一旦发现可疑目标,再以SPY-1A对该区域实施密集追踪。

前五艘提康德罗加级(CG-47~51)都在舰首与舰尾各配备一具MK-26 Mod5双臂导弹发射器,每具可装填44枚导弹,除了主要的标准SM-2之外,也能填入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此外,舰尾左侧设有两组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发射器,舰尾楼两侧内部各有一组MK-32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器。 原本提康德罗加级与斯普鲁恩斯级一样,打算在舰首安装一门1970年代开发的MK-71八英寸55倍径舰炮,不过此炮在1978年遭到取消,所以还是继续使用两门MK-45 五英寸54倍径舰炮(首尾各一)。

自碉堡山号(USS Bunker Hill CG-52)以后的提康德罗加级舰都将MK-26双臂发射器换成MK-41垂直发射系统(VLS)(八联装发射器十六组,舰身前、后部各装八组,总载弹量122枚,前、后各有一组八联装发射器中相邻三管的空间被用来安装一具海上再装填用起重机),使得面对饱和空中攻击的能力大增,更能发挥宙斯盾系统一次处理大量目标的实力 。

三、服役历程

自1983年服役以来,该级舰始终是美军航母战斗群的“防空盾牌”和指挥中枢。其作战历程包括:

两伊战争:1988年,“文森斯”号误击伊朗民航客机致290人遇难,成为重大人道争议事件。

美苏冲突:1988年12月12日,本级舰约克顿号(CG-48)在一项演习中接近苏联塞瓦斯托波尔港以南的水域,遭到苏联克里瓦克级护卫舰忘我号(Bezzavetniy)拦截与撞击,约克顿号舰尾与尾部的鱼叉反舰导弹发射器受损,而主动撞击的忘我号的舰首也受到损伤,约克顿号随后便迅速撤退。苏联宣称约克顿号已经进入苏联领海范围内,离海岸线7海里,忘我号才会主动前往驱离;但美方则认为约克顿号是在公海水域航行,当时因而不予理会,遂遭到忘我号强硬冲撞。而这次事件也被称为“冷战的最后一次冲突”。

2022年8月15日报道,美国海军8月12日发布退役舰船清单,希望在2023财年退役39艘舰艇,其中包括5艘“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

2024年9月27,美国海军“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CG-54“安提坦”号在夏威夷珍珠港的希卡姆联合基地举行仪式正式退役。

四、结语

提康德罗加级以其均衡的多任务能力与持续升级的韧性,使之成为美国海军服役时间最长的现役巡洋舰。尽管面临舰体老化、技术迭代的挑战,它仍是当今大洋上最具标志性的战舰之一。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劲元堂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储存服务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DB/OL].百度百科,2025.08.18. 2. 中华武器库.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DB/OL].中华网,2025.08.18.

文章推荐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