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明明喝了很多水,却还是觉得口干舌燥?或者最近胃口大开,体重却不增反降?这些看似普通的身体信号,可能是血糖在悄悄升高!
一、血糖高了,身体会这样“报警”
血糖过高时,身体会通过一系列症状发出警告,其中最常见的典型症状就是“三多一少”:
1.多尿:血糖超标时,肾脏会拼命把多余的糖分通过尿液排出去,导致尿量明显增加,尤其是晚上频繁起夜,严重影响睡眠。
2.多饮:尿得多,身体就容易脱水,所以总觉得口干舌燥,喝再多水也解不了渴。
3.多食:血糖虽然高,但细胞却“吃不到”,身体误以为能量不足,于是拼命发出“饿”的信号,让人吃得更多,但吃完没多久又饿了。
4.体重下降:由于胰岛素不足或作用不佳,身体无法利用血糖,只能分解脂肪和肌肉来供能,导致短期内体重骤降,甚至一个月瘦10斤以上。
然而除了以上的“三多一少”,高血糖的到来还会伴随着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隐形信号”:
1.疲劳乏力:明明没干什么重活,却总觉得累,休息后也不见好转,这是因为血糖代谢异常,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能量。
2.视力模糊:高血糖会让眼睛里的晶状体像泡发的海绵一样肿胀,导致看东西模糊,长期不控制还可能损伤视网膜。
3.皮肤问题:皮肤变得干燥、瘙痒,容易长痘痘、脚气,甚至私处反复瘙痒,这些都是高血糖影响免疫系统的表现。
4.伤口难愈合:一个小伤口拖很久都不好,甚至容易感染,这是因为高血糖影响了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
5.手脚麻木刺痛:长期高血糖会损伤神经,导致手脚像“蚂蚁爬”或“火烧”一样难受,这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
6.小腿长“糖斑”:小腿前侧出现褐色斑块,不痛不痒,医学上叫“胫前糖斑”,是糖尿病特有的皮肤变化。
图片由AI生成 如侵权联系删除
二、8个生活妙招,让血糖“乖乖听话”
如果发现自己有上述症状,别慌!调整生活方式,就能有效地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1. 主食“粗”一点:精米白面升糖快,建议换成糙米、燕麦、红薯、玉米等粗粮,它们富含膳食纤维,能延缓血糖上升。
图片由AI生成
2. 吃“硬”不吃“软”:食物越精细、越软烂,升糖越快;而那些不够软烂、需要细细咀嚼的食物,更有利于稳定血糖。比如:整粒燕麦(低GI)>即食燕麦(中GI)>燕麦粉(高GI);土豆块(低GI)>土豆泥(高GI)。
3. 吃饭慢一点:狼吞虎咽会让血糖飙升,建议每口嚼20下,一餐吃够30分钟,这样更容易有饱腹感,避免吃太多。
4. 调整吃饭顺序:先吃蔬菜和蛋白质(如鱼肉、鸡蛋),再吃主食,这样能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5. 健康吃水果: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选择水果时需要关注GI和GL两个值(GI—血糖生成指数:GT越高,血糖升高越快,消化吸收越快,饿得越快。血糖负荷—GL:GL值越高,对血糖影响越大,越不利于糖尿病人)。常见的高GI/GL水果有鲜枣、荔枝、葡萄、山楂,相比来说,苹果、梨、桃等水果升糖较慢。
图片由AI生成
6. 烹饪方式简单点:蒸、煮、凉拌等烹饪方式比油炸、红烧更健康,粥煮得越烂,升糖越快,建议吃“颗粒分明”的杂粮饭。
7. 早、晚餐别太晚:早餐最好在8点前吃,避免低血糖,晚餐尽量在7点前吃完,太晚吃饭会增加胰岛素抵抗。
8. 运动是最好的“降糖药”:有氧运动(快走、游泳、骑车)能直接消耗血糖,抗阻运动(深蹲、哑铃、弹力带)能增强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建议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
三、血糖高了怎么办?
如果出现多个高血糖症状,建议尽快测血糖:
1.空腹血糖:正常<6.1mmol/L,≥7.0mmol/L可能提示糖尿病;
2.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7.8mmol/L,≥11.1mmol/L需警惕;
小贴士:早期发现、调整生活方式,很多人的血糖都能回归正常。但如果症状持续,一定要及时就医,别让高血糖悄悄伤害身体!
1. 百度健康.血糖高的症状表现有哪些?[DB/OL].百度健康,2025.08.02. 2. 新华社.身体出现5个信号,说明血糖超标!.新华社,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