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气血亏虚会有何危害

老年病属气血亏虚者,多由老年人消化机能衰退,生化之源不足,气血耗伤所致。中医学认为,“气、血、精”是人体最基本的营养物质,它关系到整个肌体新陈代谢。气血亏虚,则肌体营养供给不足,于是诸病蜂起。老年病中,许多症候均与气血不足有关。

1.气虚就老年人而言,其病属气虚者,多以头昏、嗜卧、精神疲惫、呼吸气促或低微、心像,有空虚感,语言无力、乏力、自汗、面色咣白、舌体胖嫩、脉沉弱无力等,为其辨证的主要依据。气虚而清窍失养,故头昏、神疲;心肺之气不足,则气短、心悸、语言低微;气虚卫外不固,故自汗;气虚不得充养肢体,故乏力,面咣白,舌体胖嫩、脉沉弱、均为气虚之候。至于老人涕泪俱出,流涎、溺数者,乃气虚不能收摄津液所致。老人证见癃闭、遗尿、大便秘结者,亦多属气虚。

气虚腹胀,其特点是脘腹胀满,喜暖喜按时重时轻,排气则舒,得胀,多属虚证,乃气虚滞,因气虚运行不畅所致。其气虚之甚者,尚气陷之证。盖出入升降,乃气虚而滞,因气虚行不畅所致。其气虚之甚者,尚有气陷之证。人升降,乃气机运化之规律,清气升而浊,为气运之常。气虚而清气不升,反而降,则陷。老年人觉之脱肛,大便失禁,以及脏器下垂等症,均为气虚下陷之候。清阳不升,则水谷不化,门户不约,故症见大便失禁、脱肛、气虚下陷脏腑不能维系其原位,故证见脏器下垂。

2.血虚老年病属血虚者,多以头晕、眼花心悸而烦、失眠多梦、皮肤粗糙、唇、舌色淡、爪甲不华、脉象沉细等,为其主要特征。血虚,头、目失养,故头晕、眼花;血不足,不足以养神,故失眠多梦;血虚,皮肤失养,故干燥而粗糙;唇、舌色淡、爪甲不华、脉沉细,均为血虚之候。老人血虚,筋脉失养,往往有肢体拘挛、抽搐之症,或见肢体颤抖、掉摇不定者,属血虚生见;或见肢体痿软无力者,亦属血不养筋所致之痿证,老人血虚而证见肠燥便秘者,乏力因血虚津亏,与烦渴、便秘之实热证区别,临证宜仔细辨证,不可混同。

 

临证中,若气虚与血虚证俱在者,属气血俱虚。一般来说,老年病中,气虚证较多,而血虚证相对较少。气血俱虚证中,也多见以气虚为主证者,临证觉症状为:咳嗽气短,乏力自汗、神疲思睡、睡而多梦、小便癃闭、大便不畅,时而心悸而烦、头晕眼花等。至于老人因大便失血所致之血亏而气虚者,则为血虚居多,然“气随血脱”,亦当重视气虚之证,不可执偏。在老年病中,气虚、血虚是互相影响的,气虚,生化之源不足则化生血液渐少,因而可致血虚;气虚,而血失统摄,则会出现血不循经,发生种种出血症状,失血过多,也会造成血虚。反之,血虚亦可导致气虚,如大量失血、手术后等原因,病从不仅仅有血虚症状,亦会出现气虚之下,这就需要细心探查病情,寻其病源,以便确切进行辨证。

 

精与血,乃同出一源,精血互生,可相互为用,若血液亏虚,则精可生血以滋之;精液不足,则血可生精以充养之。故精与血,一荣则俱荣一损则俱损。大凡精液不足者,多由血亏而耗精,或房事不节所致。老年病中所见精液不足者,每见于思虑过度,阴精暗耗,及房事不慎所致。证见头晕、健忘、痴呆、耳聋、耳鸣、脱发、下肢痿软无力、阳痿等症。精不足,清窍失养,故见头晕、耳聋、耳鸣、脱发之证;精亏,神失所养,故见健忘、痴呆、精神萎靡不振诸证;精不足,则肾失封藏,肾虚则腰膝萎软无力,古老人精液不足,以精神症状及生殖机能障碍为主要症

候。临证宜结合全身症状,寻其究竟,予以辨证。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劲元堂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储存服务

参考文献:

[0]曹金洪 陈玉潇.中医养生[M]新疆: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ISBN978-5372-5561-5 [1]刘红 郑书敏.每天学点艾灸祛病秘诀[M]江苏:江苏凤凰科技技术出版社,2015.ISBN978-7-5537-3566-5 [2]成泽东 孙平.超简单艾灸消百病全书[M]江苏:江苏凤凰科学科技出版社,2016.ISBN 978-7-5537-3330-2

文章推荐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