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痴呆,有效预防的第一步

<p>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日。</p> <p>老年痴呆,学名又叫做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nbsp;disease,AD),是一种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体,具体病因不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因此及早了解相关知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预防老年痴呆。</p> <p><a title="了解痴呆,有效预防的第一步" href="/getfile/image/byoid/62187b3b430d1b7d4c0f6e20.jpg"><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getfile/image/byoid/62187b3b430d1b7d4c0f6e20.jpg" alt="" width="444" height="333" /></a></p> <p>阿尔茨海默病,起病缓慢且隐匿,临床上主要有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痴呆性表现。以65岁发病为界,分为早老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多(女∶男约为3∶1)。根据病情的恶化程度分成三个时期。</p> <p>第一阶段(1~3年)为轻度痴呆期。表现为记忆减退,判断能力下降,社交困难,难以接受新事物,对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言语词汇少。</p> <p>第二阶段(2~10年)为中度痴呆期。表现为记忆严重受损,在处理问题、辨别事物方面的能力严重损害;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个人生活中需要帮助,丧失计算能力,出现各种神经症状,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腹痛和尿失禁。</p> <p>第三阶段(8~12年)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经完全丧失自理能力,严重记忆力丧失,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出现有摸索、吸吮等原始自然感觉生理反射。最终昏迷,在出现细菌感染等并发症下死亡。</p> <p>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才会导致发病。相关致病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主要有以下几种:</p> <p>1.家族史</p> <p>痴呆与遗传密切相关。一般正常情况,患者的直系家属成员中患同样疾病者比例高于一般发病人群,并且在进一步的痴呆遗传学研究中得到证实,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突变所致。可见,痴呆遗传性是比较确定的。</p> <p>2.一些躯体疾病</p> <p>患有如甲状腺疾病、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癫痫病等,患该病的危险性高。且在痴呆发病前常有癫痫发作,抑郁症,特别是老年期抑郁症较多。</p> <p>3.头部外伤</p> <p>伴有意识障碍的头部外伤,即严重的颅脑外伤也可能会导致该病的发生。</p> <p>4其他</p> <p>人到一定年纪,身体机能、免疫系统新陈代谢功能逐渐性削弱和衰竭,丧偶、独居、空巢、经济困难等社会心理因素,以及长期烟酒刺激,闭塞生活环境等一样可以成为发病的诱因。</p> <p>由于其发病因素涉及方面诸多,其治疗也绝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同时,常常伴以临床细致科学的护理。协调照顾患者的饮食起居,加强对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记忆力的训练。</p> <p>但药物治疗也只能起到延缓的作用,最好的办法是提前预防。多参加阅读、下棋等益智类活动,多进行体育锻炼,特别是有氧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日常生活中,保护头部,避免外伤;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放松心情。</p> <p>综上,痴呆虽难治,但做到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心态,早发现,早治疗,才是上策.</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劲元堂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储存服务

参考文献:

[0]刘红 盖国忠.名医教你疏通经络不吃药[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ISBN978-7-5537-0658-0 [1]陈飞松 温玉波.拔罐消百病速查轻图典[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ISBN978-7-5537-2287-0

文章推荐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