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77空空导弹(英文:R-77 air to air missile,计划名称:RVV-AE,设计代号:izdeliye-170,译文:170号产品,北约代号:AA-12,绰号:Adder,译文:蟒蛇),是苏联/俄罗斯一型主动雷达制导全向全天候中距空空导弹(MRAAM) ,同时,也是一种“发射后不管”的中距空空导弹,可打击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直升机、运输机和巡航导弹等各种空中目标。
一、研制背景
R-77开始研制的核心目标非常明确,为了抗衡当时美国正在发展的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AMRAAM),苏联军方希望获得一种性能相当、甚至略优的现代化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这种导弹能够有效打击包括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直升机、运输机乃至巡航导弹在内的多种空中目标,大幅提升战机的超视距空战能力。
1982年R-77开始研制,项目最初由“锦旗”(Vympel)设计局和“闪电”科学生产联合体负责,但早期方案不够理想。为了突破技术瓶颈,项目积极寻求了苏联航空系统研究院(NIIAS)的合作。在导弹进入正式发展阶段前,NIIAS和“源头”(Istok)科学生产联合体已经对主动雷达导引头进行了大量研究。基于这些成果,“源头”联合体和“玛瑙”(Agat)研究院最终合作完成了导引头的详细设计、制造和测试工作(NIIAS主要负责前期研究),并由“玛瑙”负责批量生产。1984年,R-77(计划名称RVV-AE)开始原型弹测试。1992年,它在莫斯科航展首次公开亮相,其性能定位让西方记者迅速给它起了个绰号“Amraamski”(意指“俄版AMRAAM”),并于同年服役,1994年正式定型。随后供苏-27、苏-30、苏-35、米格-29M、米格-31M和雅克-141等4+代改型战斗机与第五代战斗机使用,2001年作为购置的苏-30MKK战斗机的武器装备,中国空军也进行了装备。
图片由AI生成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技术设计特点
R-77空空导弹最大的布局特点在其网状尾翼,其尺寸250×125毫米,高约3至5厘米,由不锈钢车铣制成,尺寸小且制造简单,是苏联火箭常用的独特设计,SS-12、SS-20、SS-21、SS-23和SS-25弹道导弹都有使用,由NIIAS将其引入R-77空空导弹上。同时,该网格翼能在少量增加阻力与雷达反射截面积的情况下显着增强导弹的操控性,在各种马赫数与高度都下非常稳定;能用很小的尺寸作出有效的控制面,简化了控制系统的设计;并且其制动转矩小,仅为传统翼面的十分之一(1.5千克*米),使得制动机构的尺寸及重量都可望减轻,仅需用电动机制动;并能提升高速机动性、低速稳定性,高迎角性能好等对导弹性能有直接利益的特点,特别在超音速时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R-77空空导弹装备杆状定向破片弹头,抗地面杂波能力强,可以打击低空的巡航导弹及飞机;对战斗机类目标的单发杀伤率为0.7至0.8 。R-77导弹射程范围300米至100千米,300米是指追击时最小射程。迎头最大射程根据操作条件不同,有50、60、80、100千米等数据,60千米以下的数据为引导头探距的3至4倍左右,为发射后不管模式时的最大射程;而80千米与100千米则必然是与数据链指令制导搭配后的射程。最大射程通常成立于高空、迎头条件下,并非任何时候都可发挥。R-77在最大射程60千米时,追击射程20千米;最大射程80千米时,追击射程25千米,低空最大射程20千米。
综合来看,R-77凭借其主动雷达制导带来的“发射后不管”能力、独特的栅格舵设计赋予的优异机动性、以及灵活适配的作战模式,成为了一款性能均衡且强大的中距空空导弹,是俄罗斯空中力量不可或缺的“利齿”。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内容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1. 百度百科.R-77空空导弹[DB/OL].百度百科,2025.08.20. 2. 中华武器库.R-77空空导弹[DB/OL].中华网,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