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千金方济世,百岁心医民

在中国医学史上,孙思邈(541—682年)如同一颗璀璨星辰。这位被后世尊为“药王”“医圣”的隋唐医药学家,因《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医学巨著被誉为“中国临床医学百科全书之父”孙思邈。他生于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幼年多病,倾尽家财求医,18岁就立志“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从此踏上悬壶济世之路。他一生跨越隋唐两代,亲历七朝更迭,却始终坚守医者本心,拒绝隋文帝“国子博士”之职,婉辞唐太宗爵位封赏,甘愿跋涉于深山旷野,以草木为伴、救治百姓。

4425.png

图片若侵权请联系

孙思邈的毕生心血凝聚于《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两部巨著。他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医道理念,将医学从技术升华为生命哲学。《千金方》系统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涵盖妇科、儿科、针灸、养生等学科,首创“复方”疗法与“医食同源”理论,被誉作“中国临床医学百科全书”。书中还记载了800余种药物,其中河南鹤壁五岩山的“相州知母、磁石”被他列为地道药材,印证了他与这片土地的深厚渊源。

公元670年前后,这位悬壶济世的神医踏遍青山,追随战国名医扁鹊足迹,来到了河南鹤壁这座五峰突起、五谷纵横的五岩山,这里五峰环抱、草木丰茂,盛产冬凌草、天花粉、丹参等数百种草药,更有“一棵草一味药”的美誉,最终在此隐居,采药炼丹、著书立说。

当我们来到于五岩山之中,处处可见药王精神的痕迹。药王殿前“百虎栏”石雕栩栩如生,百虎百态,源自孙思邈救治病虎的传说;除此之外,石栏上还刻满七叶一枝花、八角枫等草药图谱,被称“百草图”。洞门口两侧所刻对联“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正是他对多年行医经验的智慧总结——“胆欲大”,行医需要有武者一样的勇气;“心欲小”,临证时需要小心谨慎。“智欲圆”指遇事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行欲方”则指做事磊落,心中坦荡。他的一言一行,都遵守自己的本心。他首创妇科儿科分科,主张“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救治长孙皇后之功,唐太宗欲赐他太医院之职,他却不慕名利,婉拒荣华,回归山野救治百姓。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不曾忘记他的精神与贡献,2024年春,“中国孙思邈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在鹤壁启动,多学科专家将系统挖掘五岩山的文化基因。今日的五岩山,不仅是国家4A级景区,更是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坐标之一。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劲元堂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储存服务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孙思邈[DB/OL].百度百科,2025.08.16. 2. 鹤壁市人民政府.鹤壁历史名人——孙思邈[DB/OL].鹤壁市人民政府,2014.07.11. 3. 医药卫生报.鹤壁五岩山药王洞[DB/OL].医药卫生网.2017.10.17.

文章推荐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