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面,理疗人体穴位被视为一种非常好的保健方法,能疏通经络、通达气血、调整阴阳。对于心血管病患者而言,理疗下面穴位对疾病控制有帮助。
一、高血压:百会与太冲穴
一般来说,肝火炽盛证和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证型。
肝火炽盛证患者多表现为头晕、头胀,或头痛剧烈,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小便黄,大便秘结等。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的患者常表现为头晕耳鸣,头目胀痛,急躁易怒,口苦咽干,腰膝酸软,耳鸣如蝉,失眠等。
针对这两型患者,我们可以选用太冲穴和百会穴进行穴位理疗。
穴位选择:
1、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处,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穴。
2、太冲穴: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拇趾、次趾夹缝向脚背方向二横指,即是太冲穴。
理疗方法:力度由轻到重,循序渐进,以局部出现酸、麻、胀、痛和(或)发热为准。每穴每次按揉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二、心绞痛:内关、神门、檀中穴
心绞痛患者在大量体力活动时,可能会出现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穴位按摩能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缓解症状。
穴位选择:
1、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寻找这个穴位时,我们先用力攥紧左拳,将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上凸起的两根筋相交叉点就是内关穴。
2、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3、膻中穴: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三、心律失常:神门、郄门、内关穴
正常人安静状态下的心跳次数在每分钟60~100次,当过快、过慢或者出现不规律的搏动,就叫做心律失常。
临床上包括期前收缩(俗称早搏)、心动过速或过缓、传导阻滞、房扑、房颤等,发作时患者常出现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
穴位选择:
郄门穴,在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大致相当于腕横纹和肘横纹中点,两条肌腱中间,神门、内关穴位置如前所述。
功效
郄门具有理气止痛、宁心安神、清营止血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心痛、心悸、心烦、胸痛、癫狂、咯血、呕血、鼻出血、肘臂痛、腋下肿大、皮肤软组织感染、胃痛等情况。
李老师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