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普遍认为,冬季是脑血管的高发季节,夏天相对安全,但事实并非如此,自入夏以来很多地方的温度多次突破35℃,医院脑卒中绿色通道也收治了不少新发脑卒中患者。主要受温度波动过大的影响,引起血管反复收缩和扩张,致使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找上门,尤其是高龄和有基础病的人群很容易罹患脑卒中。
脑血管病是世界性常见病,其多发性、致残性及致死性的特点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在国内脑卒中的发病率也是日趋增加,尤其是在我国的北方居高不下。
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脑卒中的发病率与住所的纬度有关,住所纬度越高,发病率越高。
夏季脑血管病高发的原因有4个
脑血管发病的特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含气温、湿度、日照等主要因素。冬季高发期主要是因为气温降低,人体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升高、血液粘稠导致的。而夏季则是气温高、湿度大,人体水分随着呼吸、流汗、皮肤蒸发快速流失,不仅会导致血液粘稠,更危险的是导致血压下降,尤其对于脑血管狭窄的患者而言,低血压导致的脑血管灌注动力不足会使病情急性加重。
根据临床分析,夏季脑血管疾病高发主要有4个原因,需要大家多注意,做到防患于未然。
原因一:室内外温差过大
夏季堵塞温度比较高,在阳光下时间较长,容易出汗和缺水,尤其是老年人、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等,当体内的水分不足时,血液的粘稠度会上升,血流速度减慢,就会增加血栓的风险。
天气越热室内外的温差越大,因为大家都会在室内开空调避暑。然而经常处于空调屋中脑中风的几率会更大,因此要避免在外回来就立马开空调吹,这样会使人体的血管调节功能紊乱,体表血管迅速收缩,回心血流突增导致血压波动急剧而诱发脑血管病。因此夏季避暑要适量,温差要小于7℃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原因二:摄入较多冷食冷饮
高温天气进食冷食冷饮容易刺激胃肠道,局部的御寒机制会激发周身广泛的血管收缩,四肢储备的血液加速回流,会增加回心的循环血量,进而导致脑部血流引起动力学变化,引发脑卒中的风险,所以夏季要少吃冷食冷饮。
原因三:剧烈运动导致水和电解质失衡
夏季风景宜人,人们的户外活动增加,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活动会导致体内水分、电解质失衡。尤其是钠、钾、氯离子等电解质含量过低时,会影响人体的神经、心血管和肾脏功能,从而引起脑血管病的发生。因此在夏季要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一些舒缓活动。
原因四:身体适应能力不足
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的适应能力都略有不同。对于长期吸烟喝酒、缺乏锻炼、动脉硬化、血管弹性下降的脑血管患者来说,身体的适应能力相比健康人群略差,更容易在炎热的环境下发病或病情加重。
简而言之,大家在夏季要多注意避暑的方式,不要过量冷食冷饮、长期呆在低温空调屋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血液动力变化流速增快等不良影响。
[1]刘琰.暑热容易“伤脑”警惕卒中高发[DB/OL].北青网,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