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眼是怎么形成的呢?了解一下

<p>&nbsp;</p> <p>&nbsp;</p> <p>很多孩子就是斗鸡眼了,父母们知道了之后感到很沮丧,毕竟他们的斗鸡眼相当不好看,也很容易让别的孩子笑话。为了能够防止斗鸡眼发生,建议广大父母朋友们一定要知道斗鸡眼是由什么引起的,以便能够尽量防止斗鸡眼。斗鸡眼也叫"鸡眼炎",它属于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该病主要表现为眼睑肿胀和流泪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角膜溃疡或穿孔。此外还可能会造成眼睛疼痛甚至失明。那斗鸡眼又是如何产生的?</p> <p>&nbsp;<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getfile/image/byoid/635f7c677d4aca322f231088.jpg" alt="" width="400" height="300" /></p> <p>1、先天异常</p> <p>&nbsp;</p> <p>这类斜视往往是由于先天眼外肌肉部位发育不正常、眼外肌自身发育不正常、中胚叶分化不完全、眼肌脱离不佳、肌鞘异常和纤维化以及支配肌肉神经麻痹等解剖缺陷引起。其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原因主要是胚胎期颅底结构发育畸形所引起;后天性因素包括母体妊娠期间营养不足或妊娠期感染等疾病。还有一些是因分娩时,用产钳导致宝宝头面部受伤或者妈妈分娩时用力过大导致胎儿颅压增高产生大脑点状流血,且流血正好位于支配眼球活动的神经核内导致眼外肌麻痹。</p> <p>&nbsp;</p> <p>2、发育不完善</p> <p>&nbsp;</p> <p>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全,眼外肌不能良好协调,任何一种不稳定因素均可促进斜视。人类单视功能在后天逐步发展,这一功能的确立就像视觉功能那样,在外界清晰物象刺激下不断重复、逐步发展、不断成熟。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得到正确有效的训练或矫正措施,就会导致斜视的发展,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及工作。因此,对早期小儿进行屈光手术尤为重要。婴儿在生后两个月才有大体融像现象,准确融像功能建立应延续至5岁后,立体视的建立最晚,6-7岁时才可与成人接近。因此,五岁以前双眼单视功能尚未健全时期,正是孩子斜视高发时期。</p> <p>&nbsp;</p> <p>3、眼球发育的特点决定了孩子容易发生斜视</p> <p>&nbsp;</p> <p>因为孩子的眼球很小、眼轴很短、大多是远视眼、还因为孩子的角膜和晶体的屈折力、睫状肌的收缩力、也就是调节力都很大。因此当他们看东西时,常常会把眼睛向前或后转动,形成一个旋转运动。在这个过程中,两眼都要做离心和向心两种相反方向的活动。这类孩子要看得清楚物体,调节力较强,而两眼又使劲内旋而产生过多辐辏,易造成内斜视,这类内斜视称为调节性。</p> <p>&nbsp;</p> <p>4、眼球运动中枢的控制能力不足</p> <p>&nbsp;</p> <p>若集合太强或外展不够或二者兼而有之则会出现内斜,反之外展太强、集合不够或外展不足则会出现外斜。</p> <p>&nbsp;</p> <p>这说明斗鸡眼形成的病因有4种,即先天异常,发育不全,眼球发育特点决定了孩子易斜视和眼球运动中枢控制能力缺乏。斗鸡眼在儿童时期就会出现,但是由于其症状较轻,并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甚至成为一种疾病。若为先天性病因则难以回避,若为后天性病因则建议父母朋友们多加注意,这对于防治斗鸡眼有重要意义。</p> <p>&nbsp;</p>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劲元堂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储存服务

参考文献:

[0]赵鹏 郑书敏·超简单脊疗消百病全书[M]江苏:江苏凤凰科学科技出版社,2016.ISBN 978-7-5537-3561-0 [1]刘红 盖国忠.名医教你疏通经络不吃药[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ISBN978-7-5537-0658-0

文章推荐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