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铁的食物有许多,你知道多少?
<p> </p>
<p>铁对于合成血红蛋白来说非常重要,人体缺铁的话很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许多人希望能从饮食中补充铁,而靠水果补充铁自然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吃哪些水果能补充铁呢?女性补铁剂有什么食疗方?这里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五大补铁水果!草莓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锌,钙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很好的补铁剂作用。不过草莓含糖量高,所以不宜多食。另外草莓中还含有一些毒素。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p>
<p><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getfile/image/byoid/634fda148ee28a587f5bc846.jpg" alt="" width="355" height="266" /></p>
<p> </p>
<p>5大补铁的水果</p>
<p> </p>
<p>1、桃子补铁</p>
<p> </p>
<p>桃子含铁量较高,研究证明它比苹果、梨含铁量要高出许多倍,食用桃子能补充大量铁质,非常适合缺铁性贫血病人食用,还具有补益气血,清肠润燥等功效。</p>
<p> </p>
<p>2、樱桃补铁</p>
<p> </p>
<p>樱桃性温、含铁量极高,为补铁之佳品,经常食用樱桃可补血、防治缺铁性贫血、樱桃还有润肤、令肌肤光洁红润之功效。</p>
<p> </p>
<p>3、火龙果补铁</p>
<p> </p>
<p>火龙果中含铁量较普通水果多,铁对于制造血红蛋白等物质是不可缺少的,补铁,可防止贫血,其维生素C还能帮助铁吸收。</p>
<p> </p>
<p>4、桂圆补铁</p>
<p> </p>
<p>桂圆营养十分丰富,含铁量也比较多,可以促进血红蛋白的再生来补血,非常适合贫血者吃,对患病后需调养或体质虚弱的人都有补益的功效。</p>
<p> </p>
<p>5、红枣补铁</p>
<p> </p>
<p>红枣为补气养血之上品,红枣中所含的铁,对预防产后贫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有效地补充了人体铁元素,同时还具有滋阴补血,补虚益气,和胃安神等作用。</p>
<p> </p>
<p>女性补铁的食疗方</p>
<p> </p>
<p>1、当归红枣排骨汤</p>
<p> </p>
<p>当归红枣排骨汤此汤对于女性补铁、补血、补气均有帮助,具体做法为排骨1根、枸杞、红枣12颗、当归4粒。</p>
<p> </p>
<p>排骨汆烫、洗去血水后入砂锅加枸杞、红枣、当归、葱段、姜片、大火煮开后焖煮到排骨酥烂、加盐、鸡精调味即成。在煲骨头汤时,还可以添加一些山药和茯苓等补药,不仅起到滋补身体的效果,还可防止上火,缓解疲劳。将上述数种原料搭配炖食,可收到滋阴润燥、养颜护肤之功。</p>
<p> </p>
<p>2、银耳红枣汤</p>
<p> </p>
<p>银耳又称穷人燕窝;;;但燕窝虽不贵。银耳和燕窝都是大穷人吃的东西,但两者的价格却相差甚远——前者比后者便宜很多,而后者比前者贵很多!银耳是凉补,具有润燥之功效。但如果长期食用银耳会产生燥邪。在《素问·六节脏象论》中指出:“肺者,主肃降而主皮毛”,说明肺与皮毛有着密切的关系。燥气与火气如同急性慢性病一样,火气来得急、去得也快。</p>
<p> </p>
<p>3、黑糯米补血粥</p>
<p> </p>
<p>黑糯米+桂圆+红枣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补血好东西,加上营养价值极高的山药,益气养血效果非常好,一个月一定要切记要喝下去喔,黑糯米+红枣+桂圆+山药+红糖,小提醒一下,桂圆虽能补血气,改善血液循环,但由于不容易消化,所以一次尽量下到7.8份即可(胃寒者可下到两片红参)。</p>
<p> </p>
<p>4、养颜补血燕麦粥</p>
<p> </p>
<p>忽然想到了那家人的一句话:女人们永远都应该好好珍惜自己!先不说永远珍惜自己,能够隔三岔五地想一下自己就已经很好。你想过,一个人在没有时间的时候会做什么吗?我也曾经想过这个问题。</p>
<p> </p>
<p>先将核桃浸泡、枣、龙眼干等。将燕麦洗净倒入电饭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记住看看时间!如果时间不够的话,可以提前加入一些水,煮至沸腾后,倒入少许清水即可;然后加入少量白糖和盐,放入锅内用大火煮沸30分钟即可食用。</p>
<p> </p>
<p>小结:从这篇文章中可以了解到铁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众所周知,铁含量多的食品是来源于动物肝脏等等。实际上许多水果中的铁含量也是非常多的。如樱桃、火龙果等等。杨梅、草莓等等。它们不仅可以提供铁质,还能提供维生素C,因此被称为“红肉”.而蓝莓则属于“黑肉”,因为其富含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所以在美容方面备受青睐。这种水果所含的有机酸如柠檬酸和苹果酸,能与铁生成络合物以补充铁元素的不足。</p>
<p> </p>
<p class="MsoNormal" style="text-align: left;"> </p>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劲元堂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储存服务
参考文献:
[0]刘令仪.人体体质手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ISBN978-7-5308-6827-0
[1]曹金洪 陈玉潇.中医养生[M]新疆: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ISBN978-5372-5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