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这两类食物一定不可多吃!这8种却可以选择
<p>血糖高会给病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血糖高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病症。血糖高会导致血管发生病变。血糖增高可导致脑血栓形成、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等疾病;另外,血糖高还会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在临床上必须重视血糖高问题。血糖高会导致血液黏度增加,进而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影响。</p>
<p> </p>
<p>因此,对于血糖高诱因进行分析。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高血糖的发生与发展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所导致。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可能会引起并发症而威胁生命。因此,预防是关键。需要从饮食上加以改进与控制以减少血糖高及其他状况的发生。那么血糖高的人不可以吃哪些食物?</p>
<p> <a title="血糖高这两类食物一定不可多吃!" href="/getfile/image/byoid/6347d53edeb8bc0b0a293986.jpg"><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getfile/image/byoid/6347d53edeb8bc0b0a293986.jpg" alt="" width="338" height="254" /></a></p>
<p>1、多吃富含糖分食物很多人都知道,多吃含糖分食物会使血糖升高,比如:喝了加糖的水,吃了加糖的水果,喝了加了糖的茶,吃了加了糖或不加糖的东西(如:冰糖,各种口味的“甜筒”,各种形状的“甜圈”,各种颜色的“甜筒球”等)等等,这些都属于“甜筒”类的食品,但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甜”。糖分食物会增加血糖数量,影响健康。如果热量过多的话,就很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和急性肾衰竭。同时还能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出现,如酮症酸中毒、感染甚至死亡。所以,控制饮食十分重要。因此,为了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应合理地选择高糖分类食物;土豆、山药和苜蓿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这些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大量的糖分,从而导致血糖含量升高。因此,应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p>
<p> </p>
<p>2、对于高血糖病人来说,由于体内含糖量较高,所以不能大量进食含有果糖分量的食物,否则会使血糖浓度增高。同时,糖类物质在人体内代谢产生大量热量,对身体是一种不良刺激。此外,还可引起糖尿病患者出现心悸、多汗、皮肤干燥、血压升高等症状。另外,还有可能诱发冠心病。所以还需要尽量避免吃糖分过多的水果。糖分高的水果有:苹果、梨、桃、杏和水蜜桃以及葡萄等。</p>
<p> </p>
<p>除上述两种食品不能吃之外,有八种食品有利于改善血糖高。</p>
<p> </p>
<p>1、燕麦:燕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E和叶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并且富含大量的糖分,能够帮助人体产生饱腹感,降低血糖水平。</p>
<p> </p>
<p>2、海带:海带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等营养成分,且多糖对血糖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因此对于高血糖患者来说,多吃海带可以降低血糖数值。</p>
<p> </p>
<p>3、洋葱:洋葱中含有大量的二硫化物,能够降低血糖,对人体有益。但如果吃得过多,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很好效果,同时还可以预防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此外,它还有降血压的功效。所以,病人可以试试吃洋葱。</p>
<p> </p>
<p>4、大蒜:大蒜有预防血糖高的功效,经常吃大蒜可以降低血糖水平。</p>
<p> </p>
<p>5、黑木耳:据研究发现,经常食用黑木耳不仅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还可以降低血糖。研究表明,在正常饮食情况下,每天摄入2克以上的黑木耳可使小鼠血清胰岛素浓度提高10%左右;同时还可以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黑木耳可使血糖水平下降。</p>
<p> </p>
<p>6、魔芋:魔芋纤维含量高,对血糖有一定抑制作用。</p>
<p> </p>
<p>7、苦瓜:苦瓜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p>
<p> </p>
<p>8、黄鳝:黄鳝含有丰富的黄鳝素A和黄鳝素A-B,对血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降低血糖浓度。</p>
<p> </p>
<p>总之血糖高可威胁病人的生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其病因复杂且发病机制不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血糖高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健康,还会导致患者的心脏受到损害,甚至引发冠心病。因此,对于血糖高等患者应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血糖高的治疗手段包括饮食护理,药物控制和其他措施,其中多数为饮食护理方式。</p>
<p class="MsoNormal"> </p>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劲元堂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储存服务
参考文献:
[0]陈飞松 温玉波.拔罐消百病速查轻图典[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ISBN978-7-5537-2287-0
[1]刘令仪.人体体质手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ISBN978-7-5308-6827-0
[2]李健.对症药膳图解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0.ISBN978-7-5430-5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