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窦性心律不齐的土偏方
<p><strong>偏方一</strong>、西洋参(或太子参)10 g、麦冬甘松10 g、黄芪15 g、当归12 g、龙眼肉30 g、炙甘草6 g使用方法上药加水煎煮两次,其中西洋参另外煎煮,分三次服用。 上面是大人一天的量,一天一次。</p>
<p>表明该方对窦性心律不齐属于气阴两虚证的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证见心悸,气促,乏力,口干咽燥,舌淡红,脉虚细结,代有,或有催促,数无力等。 应用本方,疗效满意。 曾治118例,有效率为98.9。</p>
<p><a title="治疗窦性心律不齐的土偏方" href="/getfile/image/byoid/633253b027ba3606cd4682bd.jpg"><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getfile/image/byoid/633253b027ba3606cd4682bd.jpg" alt="" width="444" height="333" /></a></p>
<p><strong>偏方二</strong>、冬虫夏草、生晒参、红花、川芎各10 g、荜15 g、缬草40 g、田三七25 g使用方法上药共为细末。 以适量蜂蜜水调下,每服5 g,一日三次。 上药是一个疗程的剂量。</p>
<p>表明该方作用活血化瘀,滋阴养心,治疗心律失常疗效颇好。 可用来治疗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室性或者房性早搏。 如治林先生,男,五十四岁。 胸闷气短6个多月,近期心悸乏力,胸闷不舒,肢体有麻木感,脉代。 西医确诊“冠心病“,“阵发性房颤”等。 经服用上方1个月后,自觉病症消失。</p>
<p><strong>偏方三、</strong>苦参30 g、鹿衔草炙甘草5 g。</p>
<p>用法水煎,一日一剂,分两次服。</p>
<p>表明该方对窦性心律不齐有一定的疗效。 证见心慌,心悸,胸闷等症方中苦参味苦,性凉,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具有抗心律不齐功效,鹿衔草味苦,性平,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具有加强心搏,抗心律不齐,降血压的功效,炙甘草味微温,具有治疗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心动悸,脉结代的功效。 三种药物配伍,临床上随证加减,用于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往往有特殊的疗效。 对6个月内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者,心,电图均确诊“频发性室性早搏”。 若服上方加入五味子,10剂后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正常。</p>
<p><strong>偏方四</strong>、苦参、丹参、北党参、北沙参,每组30 g</p>
<p>用法日一剂,水煎二次服。 三个月一次。</p>
<p>表明该方用于窦性心律不齐,用于突发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心房颤动,传导阻滞,证见心悸不安,惊恐不安,胸闷气短,眩晕无力,舌淡红,脉代。 效果很好。 方中党参也可用人参6 g代替。 诸药配伍,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宁心等作用。 笔者采用上面的方法治疗心律失常23例,总有效率达95,高偏方11党参20 g,朱茯神15 g,白术10 g,当归12 g,枸杞20 g,白芍12 g,丹参20 g,枣仁15 g,生龙骨20 g,生牡蛎20 g,远志12 g,百合20 g使用方法水煎两次,分温服两次,上大人一日量,一日一剂。 15天为一疗程。 其中龙骨,牡蛎先炸半个小时。</p>
<p>表明该方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人有效。 证见头昏头痛,胸闷胸痛,心慌心悸,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腻,脉细数或结。 治病求本,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本方即以此为依据。 临床运用贵守方守法,方能收到满意疗效。</p>
<p>以上就是治疗窦性心律不齐的土偏方,不妨试一试,相信一定能够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p>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劲元堂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储存服务
参考文献:
[0]陈飞松 温玉波.拔罐消百病速查轻图典[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ISBN978-7-5537-2287-0